Mineral礦物味:迷思與事實

很多酒評的品酒筆記中會出現Mineral礦物味這個詞,Mineral是一個香氣分類,包括一些更具體的描述詞,像是flint打火石(你用過嗎?)、wet-stone濕石頭、sea breath海風味、steely金屬味等等。一般認為礦物香氣屬於Primary一級香氣,也就是葡萄本身具有的香氣。但事實是什麼呢?

「礦物味」引起學界激烈的爭論,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礦物香氣或風味與土壤或葡萄酒中的特定礦物質或營養素有關,消費者直觀的想法是:葡萄藤從土壤中吸收各種元素,這些元素就會帶給葡萄酒獨特的味道。但這是錯誤的!葡萄酒中的礦物質元素微乎其微,人類的感官無法感受到,因此科學家對「礦物香」這個形容嗤之以鼻。雖然我們經常使用Mineral/Minerality作為描述詞,但對於導致這種感覺的原因仍然眾說紛紜。

broken image

如果礦物味不是來自土壤中的礦物,那這些味道又是那裡來的?你去外面隨便撿個天然石頭洗乾淨以後再聞,都是沒有味道的。但若你聞的是暴露在自然當中的石頭,那就有味道了。因為任何暴露在空氣中的石頭表面很快就會被各種細菌、藻類、黴菌、脂質等覆蓋,這些細菌、藻類、黴菌、脂質被陽光加熱或被雨淋濕時就會產生那些我們所認為的「礦物味」芳香。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這些細菌等物質也一樣出現在自然暴露的葡萄上,隨著採收進入釀造而在酒中出現相關的味道,但這種說法也還需要驗證。

還有一種說法是若是酒中的負離子多,也會有這樣的味道,想想下大雨前的「雨腥味」,還有在山區的溪水或是瀑布旁的清新味道,品酒的專有名詞叫做「Petrichor」。Petrichor都與負離子有關,也會在酒中出現。不過負離子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上述Petrichor的味道一般認為與Geosmin土臭素有關,水分子在空氣中激烈碰撞或是雷電能量的作用使得負離子大量產生,高濕度也讓地面上的Geosmin土臭素被激發出來了。科學家有針對酒中Geosmin土臭素濃度與感官閾值做研究,但這個味道被視為「礦物味」中的一個描述符,不能等同於所有礦物香氣的來源。順帶一提:自然界的Geosmin土臭素來自放線菌Actinobacteria分解腐植質後的化合物(是的,與上面說的細菌有關)。

broken image

什麼時候我會用到「礦物」這個敘述?一般是白酒比紅酒機會大,冷涼產區/高酸度/桶味少或是沒有時機率較高。普遍認為Mineral與Terroir有關,屬於很正面的品質敘述(跟Terroir扯上關係的形容詞都很「正面」),不過有沒有這個味道與葡萄酒的整體品質不是絕對相關,反而消費者在品飲中試著找這種香氣並且思索關聯對而言更重要。

補充資料:

  1. 在WSET Diploma的Systematic Approach to Tasting Wine®品飲模式2014的版本中中曾有Mineral這個描述集群,但是近年來的SAT已經沒有這個香氣分類了,我想這個意思是Mineral香氣還是有所爭議所以乾脆不放,但是原始的敘述(earthy, petrol, rubber, tar, stony, wet wool)仍然可以參考。
  2. Wendy V. Parr 等人(2016)的研究指出,感官訓練小組可以將「礦物味」與低濃度硫化物產生的氣味聯繫起來。這些硫化物常來自酵母代謝與還原環境,所以使用不鏽鋼槽發酵、避免氧化的酒款,反而更容易釋放這類「礦物感」揮發物。簡單來說,這個味道不是來自「風土」而是「釀造手法」。而且這裡的礦物味 vs. 還原味reductive smell容易混淆。

參考來源:

  1. Minerality in Wine: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By Alex Maltman
  2. Minerality in Wine: Towards the Reality behind the Myths. By Wendy V. Parr, Alex J. Maltman, Sally Easton, Jordi Ballester
  3. Study of the Polysemic Term of Minerality in Wine. By J. Le Fur, C. Gau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