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容器的發展與復古浪潮

· 和酒有關 Wine Talks

近年來的葡萄酒發展趨勢是「舊即是新」:例如有機種植、無需灌溉的旱作農業、野生酵母、渾濁的Pet-Nat 氣泡酒和陶罐製酒。這些當初在人類文明初始時的「簡陋」做法,因為科研的發展,人類赫然發現老方法也是好方法,復古變成了釀酒技術的最前沿。

約西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學會了燒陶,用簡單的工具和技術手工捏製陶罐。這些早期的陶罐在低溫窯爐中燒製,其硬度和耐用性都受限。陶器主要用於儲存食物和液體,包括最早的葡萄酒。考古發現哈吉菲魯茲山Hajji Firuz Tepe的陶罐中殘留了酒石酸鹽結晶,也就是葡萄發酵的產物,這些陶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00年。

在西元前3000-1200年,陶器的製作技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隨著陶輪的發明,陶器製造技術大為提升。陶工可以更快更均勻地製作陶器,包括製作盛裝運輸為目的的長錐形Amphorae與用於發酵釀造的Pithoi寬口大陶罐。Pithoi經常被部分或全部埋入地下。保持發酵時恆定的溫度和濕度,穩定陳釀過程,防止酒液過度氧化。當時的白葡萄酒釀造方法與現代的橘酒幾乎一樣。所以近年橘酒的流行,其實是一種復古與致敬。

broken image

這些技術的進步使得陶器在形狀和功能上更加精確。窯爐技術的改良使得燒製溫度提高,陶器的硬度和耐用性增加。古埃及的窯爐可以到達一千度以上,還會在陶罐內塗布松脂防止滲漏,這一技術後來被希臘人廣泛採用,希臘至今仍有Ρετσίνα/Restina松脂酒,應該就是源自古埃及此一技法延伸的風味。考古發掘的眾多陶罐都有刻紋和彩繪,陶器不僅是用於釀酒和裝酒,也用於日常其他器皿,刻紋和彩繪裝飾不僅是當時美學的體現,更是高度工藝和藝術成就的象徵。

從公元前八世紀起,希臘陶工在輪製技術上達到了新的高度,使用的陶土也經過精細篩選和處理,製作出更薄壁對稱的高品質陶器。希臘的窯爐設計更加複雜,可以更好地控制燒製溫度,使陶器的顏色和質地更加均勻。希臘陶工還發展出了著名的黑繪和紅繪技術,透過在陶器表面繪製圖案並進行二次燒製,使圖案與背景形成鮮明對比。這也代表了古希臘對飲酒的重視: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學者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常常提到葡萄酒與飲用場景。柏拉圖在《饗宴》中幾位哲人朋友在酒酣耳熱之際對於Eros的各自表述,也暗示飲酒對討論哲學問題的積極影響。

義大利中部的原住民伊特拉斯坎人和古羅馬人進一步發展了陶器的製造技術,採用標準化的模具和流程,使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羅馬人建造了大型窯爐,可以一次燒製大量的Amphorae。雖然羅馬時期的陶器主要用於民間的實用目的,但一些高級陶器也會使用釉料和複雜的裝飾技術。義大利龐貝古城的考古發現提供了更豐富的證據:考古學家在龐貝發現了大量儲運葡萄酒的Amphorae,等同於展示羅馬時期釀酒和儲酒的普及,也顯示出當時高度標準化的生產技術,且部分Amphorae內部塗有松脂,明顯承繼古埃及與古希臘。塔西佗在《編年史》中提到羅馬人的飲酒習俗,西塞羅在書信中提到葡萄酒在社交場合中的重要性,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詳細描述了各種釀酒技術和不同地區的葡萄酒品質,這些古羅馬的史料不僅豐富全面,也成為後世文藝復興的重要知識根基。

broken image

在約西元前八千年新石器時代之前,人類已經使用木製容器。但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早期的木製容器被用作釀酒。這些容器主要被認為用於儲存各種液體。現在我們常見的酒業木桶形制,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高盧人。高盧人的木桶主要用於儲存和運輸啤酒和葡萄酒。羅馬人在征服高盧後,學會了木桶製作,並逐漸將其應用於各種運輸需求,包括葡萄酒。在古羅馬時期,木桶和Amphorae曾經同時使用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這兩種容器在功能和用途上各有優勢,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木桶比起Amphorae較為耐用,不易破損,且較適合長途運輸。而Amphorae在海上運輸仍有其優勢,特別是在堆疊和防滾動方面。但木桶一般並不用於葡萄酒釀造,此時的木桶僅為裝盛使用。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黑暗時代,釀酒技術和容器製造技術在歐洲經歷了一段停滯期。然而修道院成為了知識和技術的保存地,僧侶們在修道院內釀造葡萄酒,並傳承和發展釀酒技術。修道院釀酒技術的傳承對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釀酒技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釀酒容器上,此時的修道院相關史料表明是使用敞口的大型木桶釀造為多。

broken image

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來臨,學者們透過研究古希臘與古羅馬的著作,重拾了許多古羅馬時期的釀酒智慧,釀酒工藝變得更加精細。因為橡木在黑暗時期的陳釀運用,人們知道橡木桶能夠賦予葡萄酒獨特的風味和香氣,橡木桶在這一時期繼續是主要的釀酒和運輸容器。文藝復興時期,木桶製作主要集中在法國和德國。工匠製作的木桶被廣泛用於葡萄酒的儲存和運輸。橡木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耐用性成為製作木桶的首選材料。橡木能夠釋放單寧和其他化合物,賦予葡萄酒獨特的風味和香氣。在一些地區,如義大利各公國,栗木也被用來製作木桶。栗木桶的風味影響相對較小,適合某些風格的葡萄酒。

荷蘭人在十七世紀積極參與歐洲和全球的貿易,包括葡萄酒。為了確保葡萄酒在長途航行中的品質,他們發展了硫磺燻蒸技術,被稱為「荷蘭火柴」,就是以棍子前端綁上布條沾上硫磺點火,煙燻木桶的內部達到殺菌的效果,也是現在釀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起源。此一保質的技術十分有效,很快在歐洲其他地區採用,成為標準的葡萄酒儲存和運輸技術之一。但「荷蘭火柴」並非荷蘭人的發明,荷蘭人只是開發了新的用途。

斯洛維尼亞Slovenia的橡木桶在十七世紀起被亞平寧半島各公國與奧地利的釀酒師使用。斯洛維尼亞橡木與法國橡木同屬Quercus Robur與Quercus Petraea,但因生長環境不同,斯洛維尼亞橡木有比法國橡木更緊密的紋理,成為製作高品質大型橡木桶(2,000公升以上)的重要材料。十七世紀的中歐地緣政治複雜,雖然斯洛維尼亞一直都屬於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但接壤的威尼斯公國也是個大腕狠角色。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其後的幾個世紀裡,哈布斯堡王朝與威尼斯公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多變,既有合作也有衝突。斯洛維尼亞的橡木在此時也進入了亞平寧半島各公國,從威尼斯向西向南,所以直到今天,威內托大區及以北和以東的各種名酒大約都會以斯洛維尼亞橡木桶的培醞,延伸到皮埃蒙特的Barolo和托斯卡尼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也因為這樣,完全使用斯洛維尼亞橡木桶陳釀的葡萄酒總是被視為傳統風格的義大利葡萄酒,不分產區。

broken image

18至19世紀,波羅的海地區生產的橡木也被廣泛用於製作木桶,特別是製作Barrique Wine Barrel (225L)。這些橡木桶品質更高、紋理細膩、單寧含量高,使能賦予葡萄酒深厚而複雜的風味。在當時的歐洲釀酒業中廣受歡迎,經常被用來陳釀優質葡萄酒。法國波爾多的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曾經「指定」使用波羅的海橡木桶,還說法國桶是次級品。波羅的海橡木桶的風潮一直持續到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漸漸被法國橡木取代。

現在釀酒流行的法國桶其實出頭大約只有百年,法國橡木自路易十四時代就是「戰略物資」。1670年,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Colbert考慮海軍造艦的需求,決定開始管制橡木,從那時起,今日法國領土中心的一塊小森林Tronçais就以優質的橡木受到讚賞,甚至被認為是歐洲最具有象徵意義的森林。如今用於葡萄酒的法國橡木生產地區包括法國Nevers、Allier(Tronçais被認為是Allier的精華部份)和Vosges。橡木生長速度會因氣候而不同,且同一片森林也不見得都是Quercus Petraea,也會有Quercus Robur。今日的伐木工人與製桶廠通常也不會特別分別是那一種,而是在先選擇直徑足夠的橡樹(一般大約25吋),再於切割後觀察紋理的緻密度分類,以作為生產的基礎。橡木生長越慢,則紋理越緊密,製成的木桶風味釋放也愈溫和。橡木品質的另一個主要方式是air-seasoning,木材先被劈成長板狀,再置於室外至少二年,期間風吹雨淋日曬洗去不良的味道,大自然的真菌也會進一步轉化木材。這是橡木桶不可或缺的前置過程,實驗也證明air-seasoning時間越長,其最終的品質也越好。有大多的釀酒師迷戀法國桶,但細究其根本,我覺得並非法國橡木的品質特別好,而是製作過程中的調整與要求以致。

美國白橡木Quercus alba在歐洲的引進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主要透過西班牙的海上貿易進行。起初美國橡木主要用於建造船隻和製作家具。直到19世紀,美國白橡木才被廣泛用於製作葡萄酒的橡木桶。19世紀中期Phylloxera葡萄根瘤蚜蟲導致法國葡萄園大面積毀滅,法國釀酒師前往西班牙Rioja尋求解方,同時帶來了新的釀酒技術和橡木桶的使用方法。由於美國白橡木成本低,Rioja許多酒莊選擇了使用這種更便宜的替代品。Quercus alba有更豐富的Trans-lactone反式內酯,可以賦予酒汁更強烈的風味,像是椰子味等。但強烈的風味也成為一種爭議。1976巴黎審判也可說是美國桶的勝利:Ridge、Heitz、Mayacamas都用了美國桶。但美國白橡木在今日的美國葡萄酒生產反而不是主流,甚至遭到當地釀酒師的厭棄。反而在西班牙與澳洲發展得更好。美國白橡木質地更緊密,因此美國目前Air-Seasoning的行業標準為30到36個月,買家也可以要求40個月甚至更長的風乾時間。長時間的風乾也代表了資金積壓與初期更高的成本投資。關於美國橡木的故事詳見「給人沒好話的美國桶

broken image

十九世紀下半開始,水泥槽被廣泛用於釀酒,巨大的水泥槽常是在釀酒廠內現地製作,經久耐用且容易清潔,許多當年製作的水泥槽現今仍在使用中。水泥的技術可以追溯至古埃及與古羅馬,他們的宏偉建築成就都用了類似今日水泥的技術,但它們的水泥用途也就限於建築而不在釀酒上。最早的水泥釀酒槽通常是由磚塊和水泥建構,內部塗有防水層防止滲漏,但透氧性也受影響,一般被視為絕氧陳釀的容器。現代水泥槽使用高品質的混凝土,其透氧性比早期的磚頭水泥結構更為均勻和可控,專業生產者使用高階的水泥,例如高密度混凝土(High-Density Concrete)、聚合物變性混凝土(Polymer-Modified Concrete)和微矽粉混凝土(Micro-Silica Concrete)等,可一體成型製作出無需塗布防水層的釀酒槽。蛋形水泥槽甚至是球型水泥槽都越來越常見,還有用水泥仿製成錐形底部的Amphorae水泥槽。有些釀酒師相信:蛋形、球形或錐形底部的Amphorae型的陳釀槽有助於酒汁培養時的液體對流,可以發展更完整,更接近風土的味道。Continuum的Tim Mondavi是水泥槽的忠實粉絲。Tim發現在大型橡木桶中,葡萄酒變得更加緊緻而樸素(或可說是風味更隱藏)。「水泥槽則提供了更多的礦物風味,並有助於單寧發展得更加柔軟。」他還補充說水泥槽培養的酒更加「女性化」,而「不銹鋼可以保持酒汁新鮮明亮,而且更容易維護。」水泥槽陳釀帶來的「礦物風味」似乎比較有共識,更極端的做法是使用當地的土壤或石質製作水泥再加工成水泥槽,因為水泥和石灰石在化學成分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此舉也暗示容器可以還原風土的味道。

現代釀酒業不銹鋼槽的發明與導入是在二十世紀中,不銹鋼槽耐用易於清潔,還可溫度控制,尺寸不受限。這些特性使不銹鋼槽迅速在全球釀酒業普及,特別是大型量產的商業酒廠,一個槽可以有五層樓高,加上各種電動與電腦工具配件的輔助,不銹鋼槽自此成為現代釀酒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釀酒廠都會使用。雖然不銹鋼槽在現代釀酒中仍佔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許多釀酒師又開始回頭思考容器的形狀如何改變酒汁的風味,不銹鋼槽也跟著改變,蛋形或錐形的不銹鋼槽開始出現,甚至可用儀器微控氧氣進入量。也許再過不久,不銹鋼槽就不一定被歸類在惰性的葡萄酒陳釀容器了。

broken image

自千禧年以來,Amphorae和水泥槽的風行已不僅是復古而已,Amphorae和水泥槽培養的酒有其風味的獨特性,其微氧化效果也與橡木桶不同,同時隨著自然酒Natural Wine的興起,釀酒師們更傾向於使用天然材料和傳統技術,以保留葡萄酒的原始風味。Amphorae型的陳釀槽有著長久的歷史,也是此復古浪潮的要角。這種大型陶製發酵槽有時稱為Kvevri或Qvevri,是喬治亞地區上溯公元前六世紀的釀酒容器,如今已分佈全球各地,Qvevri像是沒有把手的大型Amphorae,常埋在地下,容器大小差異很大,從十公升到二萬公升,在喬治亞典型的容量是800公升。嚴格說起來這種容器應該是Pithoi的變型。雖然這方法極之古老,使用於現代的釀酒時還是會因時俱進,例如陶土的選擇與精煉技術、使用更有機的方法清潔罐體、使用二氧化碳與氮氣隔絕氧化等等。和蛋形水泥槽的激烈討論差不多,爭議圍繞著「微氧化」「礦物風味」 進行,Qvevri的「微氧化」功能比較沒有問題,但「礦物風味」還是意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