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menere 智利葡萄酒的最終答案?

· 和酒有關 Wine Talks

至少對我而言,Carmenere不是個討喜的品種,Rusty/unpleasant herbaceous是常常出現在我品飲筆記的形容詞,但若Carmenere如此不堪,為何智利還在堅持繼續釀造?原因有二:一是Carmenere先前與Merlot不清不楚的時候又遇到智利葡萄酒產量爆發,好種多產酒體不弱自然受到酒農喜愛。之後Carmenere於1994年被DNA鑑定分別出來以後,智利發現這個波爾多的弱勢品種在他們的土地上頗為自得,於是也順水推舟將Carmenere當成是一塊招牌。

產量大就缺少深度,所有葡萄都一樣,而智利普遍的問題─葡萄園枝葉管理不良─造成的酚類物質不足或是發展不完整,又讓Carmenere更是難以發揮,無怪市場不會期待Carmenere有什麼深刻的風格,更常發生的是欠缺平衡與整體性。這也就是Carmenere的印象定錨:香氣多卻沒有足夠的integration、酒體夠但餘韻單薄。沒有發揮葡萄的特質還讓誤會發生,誠然可惜。

中價位的Carmenere混釀或單一品種標示在台灣不會太難找,超市有很多的選擇,但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一瓶台幣7400元的Carmenere都不會是同價位葡萄酒的首選。今天所喝的Errazuriz Kai Carmenere 2014就是如此特殊的酒款,釀酒師Francisco用這款酒對Carmenere提出另一個答案:老藤、採收的時間點、園址的選擇。

broken image

這樣「平淡無奇」的回答必須以酒質的表現作為唯一的闡釋,毋寧這是我喝過最傑出的Carmenere:格局寬廣不失優雅,香氣龐而不雜,華麗深沈的莊園巧克力香味,耀眼的戲劇感,品種特質精準又個性明確,這是一支在技術上無可非議的酒款,甚至有點「炫技」的味道。Francisco表示Carmenere的糖分成熟與酚類物質成熟的時間差(前後可達三週),是最難掌握的環節,溫暖卻不能過熱的氣候、日夜溫差與稍微有沃度的土壤要能完美配合,一旦葡萄的條件滿足,其他的也水到渠成。

當我問Francisco是否Carmenere會是智利葡萄酒的最終答案,就像Malbec之於阿根廷一樣?他很肯定的說不是,他認為環境的多樣性才是智利葡萄酒的未來。不過Carmenere的確有更多的潛力應該被發掘與琢磨,用Carmenere展現智利的風土特質是一個他很看好的主題。而Carmenere也確實需要「伯樂」。

broken image

Errazuriz Kai Carmenere 2014

Deep and bright in color, M+ intensity opulent nose: subtle dark chocolate, ripe black cherry, a hint of clove and nutmeg, shining fresh herbal notes. mouthful palate with lingering elegant oak notes in the nose. Luxury multiple layers of flavors, still inky but vivid tannin. Good in integration. Expecting well improves considerably. 2019~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