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上一次連續三年的超卓成功一般會認為是1988, 1989 1990。其實也有很多人認為以次產區來看時,1998, 1999, 2000與2008, 2009, 2010 都多有出眾的表現,但88~90年與18~20年的成功宣告都來自於波爾多官方,這就值得我們仔細探究了。
今年UGCB的主席是Ch. Clinet的Ronan Laborde CEO,他表示18~20年三個傑出年份其風格並不相似:2018 野性而厚重、2019 細緻優雅、2020 則更趨向女性化。三者的不同又再度證明波爾多產區風格並非制式化的而是多變的,並且一樣都可以做到極致。他使用「三部曲」來形容18~20年。
Jane Anson 在Decanter 的波爾多2020期酒報導中表示「2018年是最活躍的,2020年是最結構化和集中的,而 2019年則將兩者結合起來,對我來說是三者中最強的—當然也是最一致的。」2020年整體產量比2019年下降了約 25%,尤其是Cabernet Sauvignon 與Cabernet Franc。酒精含量普遍較低,比如Château d’Armailhac 2020僅13%(2018為14%,2019為13.5%)。但這不是因為天氣冷涼導致,而是因為乾燥的八月轉色期(還好不是太炎熱),乾旱造成的水分脅迫使得成熟緩慢,葡萄中的糖分含量不高,顆粒也小所以產量銳減,左右岸皆是如此,尤其是在Médoc。所以2020不能類比80~90年代或是更之前的波爾多古典低酒精度風格,但的確因為酒精度低,同時也因為酒農與釀酒師的縝密觀察與技術精進,2020的風格也就更細緻而多細節。和Jane Anson意見不同,2020是我在這三年的首發品飲時最喜愛的年份。
前二年的UGCB路演我也都到場,短時間一次喝數十家酒莊的新酒其實非常考驗品飲技巧,只能以大範圍觀察:二年前的品飲會中許多2018的右岸名莊酒精度高達14.5%,當時我就不覺得是好事,至少2018不是傳統年份的風格而更像新世界。左岸也多有Merlot的濃郁風味。2019年的品飲會則多半是雄健(且未修飾)的單寧結構,果味比2018少,封閉而不那麼適合早飲。2020則普遍更輕巧多酸同時具有深度,年輕時就呈現眾多細節且易飲,但是否能像88~90般可以長期發展,我還不那麼確定,但可以知道的是2020波爾多葡萄酒現在就適飲,紅白皆然。
發售即適飲在過去不是個太正面的形容詞,但卻是現代釀酒所追求的一種表達:既希望發售就好喝,又期待它有相當的陳年發展實力,畢竟酒類及早消費才能維持營運。釀酒技術的提升成為波爾多適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方法,也造成風格的變化。波爾多好年份的內涵如今已大不相同,與其緬懷何不開放心胸接受。
全場的酒我喜歡的比不喜歡的多得多,這是我三年來最興奮的UGCB路演,但我也不禁想到波爾多葡萄酒的M型化發展:名莊價格繼續堅挺但其他小酒莊還在苦苦掙扎。Pauillac的葡萄園已飆升至280萬歐元一公頃,但幾公里外的Médoc葡萄園卻只有40,000歐元一公頃。今天在場的名莊可以在龐大交易獲利的支撐下持續使用各種精進品質的手段,但「底層」的生產者卻要求法國政府補助他們將葡萄拔除,因為早已入不敷出,這片被當成燙手山芋的土地廣達15,000公頃,而波爾多產區也就110,000公頃。最新的進度是:每剷除 1 公頃葡萄藤,可獲法國政府補貼 6,000歐元,已有近一千公頃登記,且三分之一登記農民想完全剷除葡萄藤,再也不做這行了。
本場我喝到最喜愛的幾款酒:Ch Canon, Ch Léoville Poyferré, Ch Smith Haut Lafitte(紅白皆佳), Ch Gloria, Ch Léoville Barton, Ch d'Armailhac, Ch Lynch-Bages, Ch Phélan Ségur。其他的酒不是不喜歡而是沒喝到,時間太趕(各家代表在活動結束前就留下酒統統去趕飛機了,我們只能自告奮勇幫忙分享)我大概也只喝了一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