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一些關於奧地利葡萄酒的事

2019年5月28日

過去凱爾特人被認為是奧地利釀酒的始祖,但事實上歷史始自於羅馬人。西元五世紀Probus皇帝在位時的第一個Wachau葡萄園位於St. Severin。八世紀末查理曼大帝戰勝阿瓦爾人,維也納西部葡萄園的控制權基本上轉移到了巴伐利亞教會機構的集團手中。許多重要的奧地利莊園和葡萄園仍然歸羅馬天主教機構所有,其中一些還由羅馬天主教機構直接經營。最早的葡萄酒業工作者留下的遺產包括十一世紀就開墾的Wachau高聳梯田。十一世紀起釀酒業在奧地利大肆發展,1083年,一位巴伐利亞州的主教創建了一座巨大的葡萄酒種植修院Stift Göttweig,佔據了整個克雷姆斯河南部的風景。不久之後,規模更大的Klosterneuburg出現了。1074年布根地Cistercians熙篤會帶著當時最卓越的釀酒技術在此區落地,1171年Cistercians就確認了風土最優異的葡萄園。之後雖然戰亂與政治上多有衝撃,但越是苦悶酒就喝得越多,奧地利葡萄酒的產量其實一直成長。

奧地利許多的葡萄園為了要賣出葡萄酒,Heuriger成為一個重要的手段,在十八世紀時的定義,Heuriger是酒莊直營的小酒館,出售最新釀好的酒,僅在秋季開放一個月不到,但這個方式在奧地利各地蔓延並且被「濫用」,本來只賣新酒的變成什麼酒都賣,本來只賣酒的結果餐點還比酒更有名,在Heuriger除了吃飯喝酒還有音樂可以聽(現場小樂團或是其他形式),焉能不終日陶醉以致酩酊!這個「優良」傳統也一直持續到現代。事實上,維也納熱烈的音樂風氣,Heuriger可說是一大功臣!倒過來說,維也納也是當時醉鬼最多的城市,連別的地區人民都嫌棄!

今日的奧地利葡萄酒迎向新的契機,新的OTW協會向全世界發出風土之思的呼籲,在許多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一個更嚴謹的規範產生了。OTW的分級以布根地的風土概念出發,執行方式類似德國的VDP協會,專注在葡萄園的品質。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有力的幫助。 由於奧地利葡萄園的整體結構非常分散(一個葡萄園總是由10-40個或更多的生產商共用) ,葡萄園的等級會比官方的葡萄酒分級更加明確。

這不是說奧地利現行的DAC分級沒有效果,相反的因為DAC結構清晰易懂,OTW 分級作為 DAC 的延伸,可以說是相當合乎市場需要。OTW分級相對DAC而言更加複雜,因為必須從所有可能的角度來衡量葡萄園的品質。也因為OTW分級還很年輕,雖然針對奧地利五千多個葡萄園完成初步的分級工作,但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嚴格的執行。